博主资料
![]() |
- 博主:巧匠展覽
- 职位:企劃部
- 简介:廣州巧匠展覽策劃有限公司是家專業從事展覽展示設計制作、專賣店展廳設計施工、品牌專柜設計制作及平面印刷等項目服務的綜合性企業。具有豐富的展會制作經驗、良好的品牌意識、完整的服務體系,長期為全國各類公司企業提供展會展臺設計搭建服務。
- 今日访问量:1
- 昨日访问量:0
- 总共访问量:122343
博文类别
正文
當下,開放式創新代表一種潮流。就在6月12日,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宣布,將采用開源的方式,把自己的技術專利全部公開,試圖把自己打造成電動汽車行業的Linux(Linux是著名的開源式軟件平臺,開放給全世界的軟件工程師一起研發,終于使用戶在微軟和蘋果的電腦操作系統之外有了第三個,而且是免費的選擇)。而在特斯拉之前,已經有意大利的虎斑貓電動汽車,率先采用了這種開源研發的方式,引起廣泛關注。
在互聯網時代,創新資源變得社會化,需要整合原本分散的資源,舉眾人之力,而不是企業一己之力進行創新。所謂開放,是強調企業之間的合作,把多個相關利益者納入到創新系統中來。但是,開放式創新是否可以廣泛推廣?
一些采用開放式創新戰略的企業獲得了階段性成功,其中互聯網企業是天然的典范。而一些傳統企業,如寶潔、3M等也不遑多讓。寶潔把網絡引入企業運營的核心區,建立了內部“創新網絡”社區,設立“技術偵查員”,搜索新的機會;同時開展外部關聯創新合作,例如與其他機構的“合作技術開發”,與供應商建立“關鍵供應商伙伴”等。便利貼的成功背后,就是3M引以為傲的無邊界創新。開放式創新體現了創新要素之間的互動、整合與協同,企業與創新相關利益者之間保持了密切的合作關系,創新知識可以實現跨邊界的自由流動。與內部創新相比,開放式創新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、收益更高。
在創新網絡中,知識的創造和傳遞對于提升創新績效非常關鍵。在開放式創新中,知識等關鍵資源能夠跨越組織邊界傳遞,所以一家企業的創新優勢經常與其所嵌入的生態系統有關。在此系統中,既有核心企業也有外圍企業,核心企業(通常是大企業)希望主導知識創造的過程,定義創新網絡關系以進行知識創造和交換,所以核心企業通常在創新網絡演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他們希望創新知識向外圍企業流動,精煉之后,又由外圍企業返回給核心企業。這種循環上升型的知識流動渠道有利于核心企業的開放式創新。而對于外圍企業,在與大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也獲得了關鍵性知識。
然而,開放式創新的風險卻經常為企業所忽略。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,在開放性創新合作的過程中都有被邊緣化的風險。大企業如手機行業三巨頭的衰落,與其說是顛覆性創新的結果,不如說是行業開放性技術發展的結果。手機行業是自有外包以來供應商實現技術創新的典范。來自新興市場的生產商,不僅OEM零部件,甚至逐漸囊括整個產品的制造。由于開放性創新的溢出效應,這些供應商獲得了沿著“微笑曲線”攀升的可能,例如HTC、宏碁現在都大力生產自有品牌產品。
同時,手機廠商還面臨著運營商的創新壓迫。電信運營商更直面用戶需求,于是沃達豐、Docomo等電信運營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機品牌,而山寨手機更是對于用戶需求的無底線滿足。回到開放式創新的初衷——納入所有的利益相關者,面對供應商、運營商、用戶三方對于創新的渴望,手機三巨頭控制得不夠,喪失了對于創新的主導權。
小企業在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中傾向于“傍大款”,成為供應商與大企業建立戰略聯盟。聯盟中,小企業獲得了市場地位、關鍵資源等,經營業績獲得了提升。但是,當大企業具有壓倒性影響力,小企業變得可替代時,他們的創新績效和長期增長將會受到損害。大企業會影響小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,傷害他們內部創新能力,此時小企業常常成為大企業的附庸。
所以,在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中,存在核心企業和外圍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。大企業作為核心,意圖主導創新生態系統,讓別人成為附庸;小企業雖然傍大款,卻也時刻想著實現創新“上位”。正如手機行業所發生的,這是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的常態。
萬科CEO郁亮最近說,“核心競爭力”這個概念正變得不相關。很多企業在強調開放的同時,不再自封于應該持有何種核心競爭力。在開放創新時代,當某一項關鍵技術不再成為核心能力時,也許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治理權,即創新平臺的主導權,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。
在互聯網時代,創新資源變得社會化,需要整合原本分散的資源,舉眾人之力,而不是企業一己之力進行創新。所謂開放,是強調企業之間的合作,把多個相關利益者納入到創新系統中來。但是,開放式創新是否可以廣泛推廣?
一些采用開放式創新戰略的企業獲得了階段性成功,其中互聯網企業是天然的典范。而一些傳統企業,如寶潔、3M等也不遑多讓。寶潔把網絡引入企業運營的核心區,建立了內部“創新網絡”社區,設立“技術偵查員”,搜索新的機會;同時開展外部關聯創新合作,例如與其他機構的“合作技術開發”,與供應商建立“關鍵供應商伙伴”等。便利貼的成功背后,就是3M引以為傲的無邊界創新。開放式創新體現了創新要素之間的互動、整合與協同,企業與創新相關利益者之間保持了密切的合作關系,創新知識可以實現跨邊界的自由流動。與內部創新相比,開放式創新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、收益更高。
在創新網絡中,知識的創造和傳遞對于提升創新績效非常關鍵。在開放式創新中,知識等關鍵資源能夠跨越組織邊界傳遞,所以一家企業的創新優勢經常與其所嵌入的生態系統有關。在此系統中,既有核心企業也有外圍企業,核心企業(通常是大企業)希望主導知識創造的過程,定義創新網絡關系以進行知識創造和交換,所以核心企業通常在創新網絡演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他們希望創新知識向外圍企業流動,精煉之后,又由外圍企業返回給核心企業。這種循環上升型的知識流動渠道有利于核心企業的開放式創新。而對于外圍企業,在與大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也獲得了關鍵性知識。
然而,開放式創新的風險卻經常為企業所忽略。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,在開放性創新合作的過程中都有被邊緣化的風險。大企業如手機行業三巨頭的衰落,與其說是顛覆性創新的結果,不如說是行業開放性技術發展的結果。手機行業是自有外包以來供應商實現技術創新的典范。來自新興市場的生產商,不僅OEM零部件,甚至逐漸囊括整個產品的制造。由于開放性創新的溢出效應,這些供應商獲得了沿著“微笑曲線”攀升的可能,例如HTC、宏碁現在都大力生產自有品牌產品。
同時,手機廠商還面臨著運營商的創新壓迫。電信運營商更直面用戶需求,于是沃達豐、Docomo等電信運營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機品牌,而山寨手機更是對于用戶需求的無底線滿足。回到開放式創新的初衷——納入所有的利益相關者,面對供應商、運營商、用戶三方對于創新的渴望,手機三巨頭控制得不夠,喪失了對于創新的主導權。
小企業在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中傾向于“傍大款”,成為供應商與大企業建立戰略聯盟。聯盟中,小企業獲得了市場地位、關鍵資源等,經營業績獲得了提升。但是,當大企業具有壓倒性影響力,小企業變得可替代時,他們的創新績效和長期增長將會受到損害。大企業會影響小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,傷害他們內部創新能力,此時小企業常常成為大企業的附庸。
所以,在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中,存在核心企業和外圍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。大企業作為核心,意圖主導創新生態系統,讓別人成為附庸;小企業雖然傍大款,卻也時刻想著實現創新“上位”。正如手機行業所發生的,這是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的常態。
萬科CEO郁亮最近說,“核心競爭力”這個概念正變得不相關。很多企業在強調開放的同時,不再自封于應該持有何種核心競爭力。在開放創新時代,當某一項關鍵技術不再成為核心能力時,也許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治理權,即創新平臺的主導權,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。
阅读(1174)
微信公眾號
巧匠展覽
周一至周日(9:00-18:00)
QQ1:1137443185 QQ2:234690995
Tel:020-23364836
Email:1137443185@qq.com
234690995@qq.com
咨詢服務熱線:13560025416 13430230240
Copyright @ 2012gz-qiaojiang. All rights reserved.
關于我們
巧匠案例
新聞資訊
本站已支持IPv6
最新评论
暂无内容